全国机械化样板矿山——寿王坟铜矿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巨擘书写新纪元。当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奇缺铜资源,1950年,东北有色局派地质队到热河省进行地质勘察,在经过承德市时,在热河省工商厅获得了寿王坟铜矿石标本。地质队随即派人到寿王坟进行调查,仅四天就发现了战汉冶炼遗址旧坑(老窿)。在调查接触线上的地质状况后,提出寿王坟的古洞沟、龙潭沟为矿产富存的重点地区,必须迅速布置探矿工作,三岔口地区可在第二个阶段进行探矿工作。同时,对古洞沟、龙潭沟、三岔口三个地区进行了矿量估计,拉开了寿王坟铜矿探矿、建矿的帷幕。
1951年,东北有色局地质队又一次来到寿王坟,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制了地质图,提出铜的含量大于东北其它铜矿的结论,还进行了1300米的槽探和坑探。在此基础上,1952年,东北有色局又进行了3000立方米的槽探、13个垂直浅钻和3800米水平坑道探矿,其中机掘为2700米,手掘1000余米。1953年初,寿王坟铜矿建立,归中央有色金属管理局领导。这一年重工业部提出举全国之力,确保尽快完成对寿王坟铜矿区的勘探工作。于是,43台钻探机、大量的柴油机发电机组及其他所需的设备,从其他省市调拨到寿王坟。这一年正规机械探矿完全取代了人工手掘,勘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共钻探1000米,打竖井172米,水平坑道6000米,槽探8600m3。完成地质测量,万分之一比例尺10平方公里,千分之一比例尺32000平方公里。在共和国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地质勘探部门缜密细致的地质调查和寿王坟铜矿开矿元勋们的艰苦努力,到1954年底,寿王坟地区铜矿矿产资源的轮廓终于大致查清,矿石储量为961.821万吨,设计采选规模为日选矿石2000吨,年为66万吨。这个发现对奇缺铜的年轻共和国是一个大喜讯,极大地鼓舞了随后的矿山基本建设。到1970年,铜矿成了生产规模为日采选矿石4000吨,年采选矿石达百万吨的大型企业。
寿王坟铜矿在探矿、基建和生产初期的掘进、采选施工中,有一部分是人工的,人用大锤和钢钎凿岩、人力装岩推车翻毛。浅孔采矿时,人力倒运矿岩,体力劳动十分繁重,采矿机械化程度仅为矿山生产的不足30%。直到1965年,智慧的矿工们研制出的矿山机电设备新产品,使采矿掘进、出矿效率大幅度提高,改善了生产条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矿山机械化水平提高到了71.6%,全国冶金矿山机械化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寿王坟铜矿成为全国矿山机械化的一面旗帜,一个样板。
鹰手营子的“一五”岁月随着时间离我们远去,其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如史诗永留鹰手营子矿区人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