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YZ13571001/2008-0155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鹰手营子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8-05-23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营子区科技局2007年工作总结
2008-05-23 21时34分浏览次数:

营子区2007年科技工作总结

  今年,营子区科技工作在市科技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抓经济、靠科技,抓科技、促经济”的原则,遵循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扩展示范基地、实现重点跨越、支撑全面发展的科技工作思路,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不断加大科技工作力度,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为全区经济稳步发展做出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我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突出重点,全面实施农业绿色增收工程

  1、狠抓农业项目,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一是汪家庄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野生蔬菜、花卉移栽及野果饮料开发、地道中药材种植、清香核桃及板栗种植基地建设等。⑴野生蔬菜、花卉移栽及野果饮料开发:该建设项目主要是将野生荇子芽及独根草进行人工移栽种植,今年,我们和河北农业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在他们的指导下,野生荇子芽及独根草已试种成功,明年我们将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形成基地;野果饮料开发项目是利用野生细叶小檗加工成饮料,不含任何色素及添加剂,属纯天然绿色饮品,市场前景看好,现试制品已经成功,明年我们将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大规模生产。预计该项目建成3年后可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⑵地道中药材种植:今年我们已经投入部分资金扶持一些农户开始种植黄芩等中药材,现在情况不错,明年我们计划和区社联合发展中药材种植,主要是利用山坡林地种植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⑶清香核桃及板栗种植基地建设:该建设项目主要是利用山核桃嫁接清香核桃及采取育苗的方式在汪家庄镇南山发展清香核桃种植,在北山发展板栗种植,形成“南核桃、北板栗” 、树下种植地道药材及野生蔬菜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今年我们投入引导资金1万元,成功嫁接1万余株清香核桃,长势良好,育苗工作也已展开,明年将大面积推广种植,预计5年后可产生经济效益300万元;二是汪家庄镇特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利用汪家庄镇复垦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一处,主要进行野猪驯化养殖,项目计划占地105000平方米,其中圈舍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1800头野猪,预计总投资200万元。项目建成后,产品销往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效益可观;三是北马圈子镇千亩板栗、山楂嫁接改良项目。该项目是以河北怡达集团为依托,利用北马圈子村现有千亩山楂和板栗进行改良嫁接,建设内容主要是聘请兴隆县苗木专家和技术能手将现有山楂和板栗嫁接为“雾灵红”和兴隆板栗,项目总投资20万元,预计3年后销售额将达到近千万元,为提高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2、抓好种子工程,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奠定基础。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在四镇实施了种子工程,主要是大田作物重点推广连玉16、农大62、95和裕丰22号玉米新品种,畜牧方面重点推广绒山羊、波尔山羊新品种,蔬菜方面重点推广“601”西红柿、“603”西红柿、“冀鹰椒”、秋福源、无蔓绿珠等新品种,林业方面重点推广速生杨等优质树种。全年共引进农业新品种15个,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3、突出特色,全力做好野生园艺开发利用工作。(1)5月27日,我局联合汪家庄镇与河北农业大学在承德泃源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召开了全区野生园艺植物开发研讨会。经过实地考察后,河北农业大学的4位专家教授就我区的野生植物种类、特色、发展前景及人工栽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就汪家庄镇的环境整治、发展药材、野生花卉种植、山野菜开发及山核桃嫁接清香核桃等项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河北农大还就示范基地建设和荇子芽开发项目与承德泃源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野生植物开发合作协议书》和《野生园艺植物荇子芽(叶底珠)开发合作协议书》。现该项目正在进行之中;(2)为进一步推动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局在全区举办了“珍稀野生园艺植物”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园艺植物资源”巡回图片展。对我区科研人员目前研究发现的大花杓兰、山樱花、八叶黄精、列当等4种珍稀野生园艺植物以及部分野生蔬菜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展出说明,并参加了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与其他省市的几个相关企业取得了联系,准备展开招商事宜。

  (二)加强科技宣传和培训,扎实有效地开展“送农业科技进十万农户”专项行动

今年,我们总结以往的科技培训机制和培训形式,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为以往的科技培训条块分割、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差,各搞各的,缺乏有效合作,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为此,我们结合全市开展的“送农业科技进十万农户”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统一的全区资源共享、总体规划、协调合作的培训机制,使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在培训形式上,不搞一刀切,提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形式的工作方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采取包村包片,一对一、面对面的为农民送信息、讲技术,进行实地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动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建设,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发挥了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我们通过举办科技大集、发放科技“明白纸”、科技书籍、VCD光盘,举行科技宣讲、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运用农村大喇叭、科技“大篷车”及广播电视等形式,把科技信息送到了千家万户。上半年,我们结合矿区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宣传周活动。于5月23日至5 月26日利用四天时间会同区直相关部门上街宣传和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共推广南菜北移、无公害蔬菜种植、科学养殖、山枣改接大枣等新技术10余项。此外,为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防止邪教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自6月27日开始,我们又联合区相关单位利用半个月时间开展了以“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对 “农村沼气实用技术”、“维护心理健康”、“常见病防治知识”、“反对邪教 幸福安康”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一年来,我们共深入企业和四镇农村10余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余人,向广大农民发放科技资料共10余种,3000多份,发放VCD光盘50多片,普训农民达3000余人次,当众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100余条,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同时,为更好地完成“送农业科技进十万农户”专项活动,我们还组织全区各农口部门开展送农业技术入户活动,要求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农村急需实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区农牧局在跳沟村50亩蔬菜示范园区推广了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效果显著,在跳沟村养牛示范园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区林水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集雨工程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在养殖业上大力推广舍饲养殖项目,重点培训三位一体微型工厂化养猪技术,规范舍饲养殖绒山羊、波尔山羊养殖技术;在林业上主要培训了杨树育苗技术、山枣改接大枣等技术,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各镇也积极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和送科技入户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依托河北怡达集团,全力做好“一区一业一园”工作

我区“一区一业一园”工作的具体目标是:以营子镇河北村山楂园为主,建设总面积2000亩的核心区,(其中河北村400亩,跳沟村300亩,老爷庙村300亩,老厂子村300亩,喇嘛沟村600亩,营子村100亩。)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达到120万元。以汪庄镇、马圈子镇、寿王坟镇为主,建立面积6000亩辐射区。全区四个镇,每个镇确立一个示范点,全区总示范面积1万亩。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实施大户带动战略,对种植大户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推广“公司+农户”做法,由政府牵头,为广大种植户与各果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农户种有所销,种有所收,维护果农利益,保护种植积极性。

  3、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依托本地山楂资源,走“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已发展燕山、圣达、东鑫、宏运达、凯月、正阳、万坊等12家果品加工企业,产品分为罐头、饮料、小食品、保健品三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并创出怡达著名品牌商标。此外河北怡达集团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齐齐哈尔大学、北京绿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科技协作关系,引进人才6人,共同研发新型山楂保健品—山楂醋酸胶囊,此项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并取得国家专利和产品鉴定,该产品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功能,该项目实施后,将使山楂的加工能力达到60000吨/年,醋酸产品产值可达10亿元,带动周边地区40000农户人均增加收入800元,并增加出口创汇,同时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促进作用。

  (四)精选人员,认真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今年是我区全面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第一年。按照有关任务要求,我们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为目标,把科技特派员工作摆在农村科技工作重要位置来抓,并从战略高度将这项工作作为事关营子区发展的大事、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的实事来抓。9月份,区政府办印发了《营子区关于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职责,并成立了由区政府副区长陈亚军和杨海龙担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章德仲和科技局局长郑仕强任副组长、区直各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为成员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我们在林水、农牧、文教、科技等部门选派了5名热心“三农”工作,具有较高素质且具有一定技术职称和科技服务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下派人选,派驻到各镇(村),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推进我区农村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开展调查研究,落实服务内容。我区首批科技特派员到达服务地点后,立即开展调查研究,与服务地点干部、群众一起分析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为当地确立了科技致富思路和重点。同时结合自身技术专长,落实了服务内容;二是开展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普及。以服务内容为重点,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地点大力开展了技术培训活动。据统计,近两个月来,共开展技术培训活动5次,培训农民200余人次,普及推广了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三是引进推广新技术,创办科技示范基地。自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累计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20多项(“601”西红柿、“603”西红柿、“冀鹰椒”等新品种;山枣改接大枣技术、南菜北移技术等新技术),新建科技示范基地4个(野生园艺开发试验基地、养貉基地、清香核桃种植基地、药材种植基地)。

  (五)注重实效,全面建设农业科技传播站

我区在开展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企业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把企业主导、专家指导、政府引导作为建站的基本原则,把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传播站的发展主线,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今年我们结合全区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首先在营子镇养貉基地建立了特种养殖技术传播站,全面开展养殖技术的引进、开发、示范、传播和服务等工作。一年来,该站共引进人才3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4次,共培训农户20余户、100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传播站的工作,使养貉技术更加成熟、先进,养貉基地建设更加规范,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各养殖户对传播站的工作非常满意。有了该站的成功经验,我们与河北农业大学取得了联系,准备以河北农大为依托单位,在汪家庄镇建立野生园艺开发技术传播站,现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六)加大服务力度,为企业寻求技术帮助

为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局于上半年对全区部分企业开展了一次技术需求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认真了解企业生产状况,详细登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并将这些技术难题进行分类梳理,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清华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以寻求技术帮助和合作,8月底部分企业已和清华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现各项工作正在运作之中。此外,我局还积极帮助企业筛选科技项目进行省、市列科研项目的申报,目前,野生植物开发利用、燕鹰游艺机公司新产品技术攻关等项目正在组织申报中。

  一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一点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以认真求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我区的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