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71/2008-0118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鹰手营子矿区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8-05-20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陈亚军在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08-05-20 13时53分浏览次数:

一、2006年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认真落实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连续第十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计划生育优胜区”。

(一)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2006年全区共出生人口464人,出生率为6.55‰,比市定目标14.2‰降低7.65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98.71%,比市定目标94%提高了4.71个百分点;人口自增率为1.75‰,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1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6:100,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群众满意度95%,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了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和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活动,重点实施了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5976人次,投入专项资金3万元,为全区3583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了免费服务,为286名49周岁以上的妇女做了免费检查,赢得广大育龄妇女的好评。计生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按省、市要求完成“三网一库”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服务环境。

(三)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实施“计生惠民”行动,进一步完善“奖、优、免、扶、救、保”“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全区43名奖励扶助对象发放了人均600元的奖励扶助金,资金发放率达100%;为农村18周岁以下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奖金45960元,兑现面达100%,奖励资金兑现率达100%;统筹使用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启动了“真情关爱”行动,投入计划生育公益金5万元,救助农村计划生育特困家庭15户,其中救助农村2006年考入本科的寒门学子2名;争取到省救助资金10万元,实施了“幸福工程”,滚动救助贫困母亲50户,脱贫达90%以上,赢得广大群众的极高赞誉。

(四)宣传教育和“文明生育村”活动深入开展。以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乘势而上,认真开展了以“强基层基础工作,树文明生育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生育村”活动。共集中宣传7次、出板报42期、发放宣传单1.6万余张,演出15场,观众达2万余人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首批两个试点村营子村和姚庄村,已顺利通过市验收。区计生协会开展了“百万会员学科技、幸福工程献爱心”活动,向广大村民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把他们的精力引到学科技、发展经济上来,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贡献。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日趋合理。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氛围。对全区有B超的10家医疗单位进行登记造册,并与各单位B超操作人员签订责任书,采取合署办公的方法,加大对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严厉查处“两非”案件,抽调计生、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通过治理,有效地遏制住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

(六)计生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把全区15名村计生专干和96名育龄妇女小组长的报酬纳入区财政转移支付中统一拨付。在全区计生系统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了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各级计生干部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逐年提高,在全区行风评比中继续保持优秀档次。

二、2007年工作安排

2007年是全面落实中央《决定》的第一年,也是实现我区“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07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人口计生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决定》精神,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为建设和谐矿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007年主要控制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4.9‰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4%以上;政策外多胎生育控制在1%以下;统计求实率达到95%以上;出生性别比保持在109以内;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突破两个难点,加大三个力度。

(一)围绕一个中心

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这个中心。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深刻理解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和重大意义。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计生队伍能力建设。基层计生队伍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把解决社区计生专(兼)职人员断档的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干部调配等方式,力争年内全部配齐。要保障村专干的待遇,村组专干的报酬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培训、岗位练兵、继续教育、推行职业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广大计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努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要加快优质服务区创建工作,继续抓好区、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室)建设,区级技术服务站要达到优质服务型标准,村级服务室100%达到基本服务型标准。年内建成1个能服务周边镇、村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依托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继续搞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保健服务三大工程,开展好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活动,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要确保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救助公益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四术费”、查环查孕及区站建设等所需费用要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力保对人口计生事业的投入达到人均9.5元标准。四是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抓住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以构建和谐家园为主线,加快计划生育“文明生育村”、“文明幸福家庭”双文明建设。继续抓好第一批“文明生育村”示范点,年内力争新创建2个“文明生育村”,树立100个“文明幸福家庭”示范户,创建1000个“文明幸福家庭”。

(二)突破两个难点

1、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认真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加大人口控制目标考核力度,人口出生率、出生统计求实率、符合政策生育率三项指标其中有一项不达标的镇给予“一票否决”;加大对人口计划、财政投入、利益导向、性别比治理、社会抚养费征收、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等项重点工作的计分权重;继续实行千分考核制,考核总分低于930分的镇取消评先资格。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是政策外生育的主要人群,要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构,配齐管理人员,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机制。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三是开展集中清查活动,摸清工作底数。主要任务是要做到“四清三落实”:即出生情况清,现孕情况清,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人员清,应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数额清。要在弄清底数的基础上,把避孕节育措施和外孕补救落到实处,把社会抚养费征收落到实处,是党员、干部的除缴纳社会抚养费外,还必须严格按规定把党政纪处分落到实处。这项工作任务量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镇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实事求是,把底数搞清,把工作抓实,加强协调,做到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四集中”,这次清查结果列入2007年度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四是加强孕前型管理和服务。认真坚持月访视、季普查制度,严把再生育审批关,把工作做深、做细,争取工作主动,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后进村的转化力度,各镇倒排后1名的村为后进村,继续实行领导联系后进村制度,力争后进村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加快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步伐。一要认真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重点抓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落实,今年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落实率要达100%;积极探索独生子女父母奖金由保险托管一次性发放的办法,全区统一运作,按年度入保险,独生子女18周岁时一次性发放,放大奖励的激励作用。二要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制度和开展“少生快富”工程。从严把握奖励扶助政策,保持奖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完善“六化”管理机制,确保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合格率100%,资金发放及时率100%,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三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发放工作。开展“真情关爱百万救助活动”,探索并建立长效的救助机制,不断拓展救助帮扶领域,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子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因家庭困难辍学,可用救助公益金给予补助和救助。四要研究推出新的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公共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城区计划生育夫妇年老一次性奖励、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父母养老保险等制度,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通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帮助。五要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中央《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我们要把中央《决定》精神落到实处,把社会抚养费征收作为利益导向的重要内容,坚持奖励与处罚并重,在“四清三落实”基础上把应征对象底数搞清楚,协调公安、法院加大依法征收力度,力争征收金额到位率达80%以上。

(三)加大三个力度

第一,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力度。以打击“两非”为突破口,协调卫生、药监、人口计生、公安等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持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对查处“两非”案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源头筑起防止选择性别生育的屏障。按照市政府《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严格落实有奖举报10项管理和服务制度。开展集中治理活动,做到宣传活动组织落实、宣传对象落实、宣传内容落实、宣传阵地落实;每个镇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建成一批功能比较齐全的生育文化大院,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女孩成长、妇女发展和女孩家庭致富的经济社会政策,为关爱女孩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第二,加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协会组织和阵地建设。按照有能力、有作为和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要求,配强协会领导班子,调整会员小组、优化会员队伍。同时要着力抓好流动人口协会组织建设,500人以上企业及流动人口集中地都要建立协会组织。按照“五有”要求建设好协会活动阵地,全区各镇、村、社区都要建立会员之家,力争40%的会员之家达到优秀标准。二是开展“贫困帮扶、学习科技、保险保障、早期教育、特困救助、关爱女孩、生殖健康、权益维护、志愿服务、共建协会”十个方面“生育关怀”活动,打造服务新品牌。三是完善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组织网络和制度建设。通过参与村民自治活动,重点对照顾再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口统计数据、奖励扶助制度和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面提升协会工作水平。

第三,加大镇级人口计生工作的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和社区,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村和社区是基础,镇是关键,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认真解决村组专干素质偏低等问题,千方百计调动村组专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第一线控制能力。对村级计划生育要强化目标管理,明确奖惩,千方百计调动村级两委班子工作的主动性。开展便民维权活动,在亲民、便民、惠民方面出真招,办实事,千方百计调动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根据市要求加快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年内力争50%的镇硬件达标,100%的镇软件达标。为了强化镇、村两级的人口计生工作,区委、区政府决定实行“一票否决”下延一级制度,对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90%、统计求实率低于95%,在市考核中因工作不达标,影响全区在市考核成绩或因违法施政造成严重后果的镇,对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70%、统计求实率低于90%的村,区直接给予“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