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又称“鹰城”,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南部,地处环首都经济圈腹地,现辖4镇15个村、1个街道办事处11个社区,区域面积149.3平方公里,人口6.3万。其中农村人口1.68万,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地域面积小,可供耕种土地少,发展规模化产业先天性条件不足。近年来,为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营子区紧紧围绕市域“3+3”绿色主导产业和县域“1+2”特色产业谋篇布局,按照“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以园区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优势作用,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支持引导,积极搭建农业产业发展平台。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土地流转、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基金惠企等各类政策性文件,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二是夯实基础建设。整合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完善水、电、暖、通讯、污水等各项基础设施,加强园区周边水环境治理和美化绿化工作,为园区后续发展提供硬环境。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强化园区建设投入保障。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拓宽投融资渠道,已为园区提供农业产业引导基金7000万元,发放增信基金贷款700万元、政银企户保贷款280万元。四是注重帮扶服务。派驻1名处级3名科级干部入园帮扶,建立领导包联制度,区主要领导定期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强化过程服务,督促工作落实。
二、推动产业集聚,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引擎。
一是巩固发展“根据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分工和区域协同的原则,积极推动全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联动发展,形成了“一核创新驱动、两区示范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园区总体空间格局。二是抢抓协同“先手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紧盯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业外迁政策,全力以赴开展招商。目前,已引进京津优质企业25家,2021年接洽京津及外省企业21家,又有4家达成合作意向。三是营造创业“大平台”。不断完善招商亲商服务体系,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投资“洼地”和创业“沃土”。积极创造条件,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器,让入园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三、坚持园区带动,有效探索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一是加强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扶持山楂加工传统优势产业,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支持企业扩能升级,“中国山楂博物馆”“山楂研发中心”陆续建成,形成了以怡达为龙头,集种植、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山楂产业集群。园区年山楂加工能力达10余万吨,直接辐射带动本区及周边6.5万余亩基地、4万余户果农实现稳定增收。二是加快产业跨界融合。积极探索融合新业态,实现“接二连三”,放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着力构建以园区工业体验游、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游互为补充的旅游体系,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山楂博物馆+沟域休闲农业+神龙山2A级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已接待天津、北京、唐山等地游客90余批20000余人。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激励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以土地、产品、技术等要素入股,与园区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保障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四是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发挥怡达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作用,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开设淘宝、京东、苏宁特色承德馆,推介承德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销售。目前,承德馆入驻企业已达100余家,特色产品1000余种,培训企业、农户及创业者4600人次,带动增加就业岗位350余个。
目前,产业园区呈现“三产”融合“新业态”。依托精品园区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业资源,把产业布局与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园区工业体验游,带动景区景点游和美丽乡村游新格局,促进休闲、体验、餐饮、民宿等新业态发展,实现以产建园、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